第88章 大家伙(1 / 2)

有许智宁当翻译的张元芝,花了好几天时间,才将刘玄心圈出来的几十篇期刊论文看完,将看《解剖学入门》时留下的问题,弄明白了。

就在张元芝意犹未尽,想继续泡在图书室里的时候,马玄忠接到了一封电报几十辆载重卡车已经到达酒泉。

之后的几天里,张元芝也得以见到了周翔宇总政委所说的,“神秘的”河西走廊的全貌。

新二军的专列,从西宁出发,直奔金城,就在张元芝好奇,是不是走错方向的时候,专列在金城调头,又往回折。

张元芝发现不同于通往清海的铁路,火车驶过天祝之后,所有的车站上的人员,穿得都是褐色的军装;而且铁路沿线每隔一段距离,都能发现大型的军营。

而且与张元芝所预想的不同,沿着河西走廊铺设铁路沿线,能看到的,除了栽满松树的山丘,就是被矮树遮挡得严严实实的平原;就连跟陕北同处黄土高原的金城周围,也很少能见到裸露着的黄土。

每到一处军队驻地,专列都会停下来一段时间,等张元芝见到酒泉钢铁那些高耸的高炉时,大家已经在火车上呆了好几天。

将流云一行人放下之后,马玄忠回到专列,带着慰问品离开酒泉。

到了自己的地盘上,刘玄英成了话唠,从枪炮车间到轧钢厂的路上,不停地介绍着路边上的各种车间……

在车辆车间里,见到了三十辆全轮驱动的十六轮大型卡车时,秦玉刚也感觉这些轮胎就有一人高的庞然大物,改装成装甲战车比较合适。

不过,在围着卡车转了一圈后,秦玉刚隐约地感觉,这些卡车的原始设计用途,可能不是民用运输,至于到底是做什么的,秦玉刚也说不上来。

不过,在掀开车头,看见发动机铭牌上高达四十升的排量和五百多马力的功率时,秦玉刚也有些理解马玄忠了这些大家伙,不改装成装甲战车,真的是有些浪费啊!

流云没好气地瞪了一眼想要飙车的刘玄凌为了最大限度地利用现有的加工能力,剽窃了二十年后老毛子az543的设计;虽然加上了已经优化了设计,可继承自老毛子的傻大黑粗,使这些大家伙的油耗,让“财大气粗的”流云都心疼。

虽然半个多世纪之后,被说成是傻大黑粗,可在这个时代,大马力的全轮驱动卡车还是很超前的设计,生产难度不是一般的大。

光是为了生产取自t54坦克的铝制发动机,提前上马的电解铝工厂,就吸干了钢铁厂附近电网的多余电力。

为了提高零件的硬度,机械加工厂又多出一批热处理和锻造车间。

为了生产能够匹配大马力柴油发动机的变速箱,钢铁厂专门腾出了几台自制电渣重铸设备,用于变速箱合金齿轮和箱体毛胚的精炼。

至于能够承载三十多吨重量的钢制子午线轮胎,西北只生产了充放气系统,轮胎则是由流云的四徒弟吴玉澄设立在美国的矿用机械公司生产的;而吴玉澄的矿用机械公司生产的自用矿山卡车,原型则是后世瑞典的fh77bdl52自行火炮的底盘,沃尔沃的六乘六铰接卡车底盘。

为了控制发动机和变速箱的产品质量,刘玄英率领着将近两百人的海龟团队,经过几个月的连续试验,编写了将近三千页工艺规程……

第一批样车下线并且完成全地形测试之后,流云开始庆幸,还好自己捡了几百年垃圾,要不就丢大人了。

等生产完十批一百二十辆车之后,流云算是明白了华共喜欢搞技术攻坚的原因了。

在生产线上干了一年多的初级技工,技能考核时,顺利通过了中级技师的考核。

以前没有接触过全轮驱动卡车的技术团队,在消化了发动机和变速箱的技术之后,不断试验改进,成功地将发动机